中国酒都--仁怀市,位于贵州西北部,赤水河中游,大娄山脉西段北侧,东经105059ˊ~106035ˊ,北纬27033ˊ~28010ˊ之间。全市幅员1788平方公里,辖20个乡镇(街道)、174个村(居),居住着汉、苗、布依等9个民族,总人口69万。是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、全国百强县市、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、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、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县市、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、全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和贵州首批省直管县市。
——仁怀历史悠久。早在商周时期便有人类繁衍生息。北宋大观三年(公元1109年置县),隶属遵义府,因当时属西南少数民族聚居之地,宋王朝取“仁爱天下、怀柔边民”之意而命名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,2004年被认定命名为中国酒都,2014年被列入贵州首批省直管县市。
——仁怀区位优越。地处川黔结合部,背靠筑遵而窥巴蜀,是成渝通往两广、东南亚的主要通道和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、成渝经济圈的前沿阵地。遵赤高速、国道212、S388等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,处于遵义1小时、贵阳2小时、重庆3小时核心经济圈。随着遵义茅台机场通航和蓉遵高速、昭黔铁路等的动工建设,仁怀承东启西、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。
——仁怀资源独特。全市平均海拔880米,年平均气温16.3摄氏度、降雨量971.9毫米,森林覆盖率45.2%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,无霜期311天,是典型的“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”地区。特殊的生态、气候、土壤和微生物群,成为酿造“国酒茅台”等优质酱香白酒不可复制的唯一区域。目前白酒产量、产值分别占全省的66%和78%,白酒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6.2%。
——仁怀文化厚重。主要承载三大文化:酱酒文化。早在汉代所产美酒就被汉武帝赞曰“甘美之”,1915年,茅台酒荣获巴拿马金奖,从此享誉海外,走向全球。盐运文化。公元1745年到建国前200多年里,川盐通过茅台进入贵州,演绎“蜀盐走贵州,秦商聚茅台”的繁荣历史。长征文化。红军长征“四渡赤水”转战仁怀,用茅台酒解乏疗伤,再出奇兵,反败为胜,鼎定乾坤,仁怀因此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、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。
“十二五”末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5.7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4亿元,白酒总产量32.6万千升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.2亿元,财政总收入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168亿元、28.3亿元,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568亿元和234 亿元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.7亿元,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468元和9420元,城镇化率45%。